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意昂体育介绍 >

2020年,粟裕长孙粟志军给爷爷奶奶扫墓时,一张罕见的留影

点击次数:104 发布日期:2025-11-24

2020年清明时节,粟裕大将的长孙粟志军前往江苏溧阳新四军纪念馆,祭拜爷爷奶奶粟裕和楚青,还留下了一张十分珍贵的照片。

照片里,粟志军半蹲在墓碑前,单膝缓缓跪地,眼神深邃且坚定,紧紧凝视着爷爷奶奶的照片,满心都是对他们的深切怀念。

在墓碑前,摆放着很多的鲜花,每一束都承载着家族里一位亲人的思念,这鲜花,既是对逝去亲人的缅怀追思,更象征着家族精神与血脉的代代传承。

粟裕向来有着“中国第一大将”的美誉,在中国漫长的革命岁月里,粟裕将军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四处征战,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

他历经无数次艰苦卓绝的战斗,每一次都全力以赴,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

他的一生,与新中国的命运紧密相连,几乎将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

相比之下,大家对粟裕后代的了解却十分有限,他们低调生活,鲜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默默传承着家族的精神与担当。

粟裕将军育有三个子女,长子粟戎生于1942年来到人间;次子粟寒生紧随其后;小女儿粟惠宁则在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呱呱坠地。

战场上的粟裕将军纵横捭阖、威名远扬,可在子女眼中,他却是一位无比严厉的父亲,对孩子们的要求极为严格。

他的关爱与教育方式,在旁人看来甚至有些“无情”,为了让子女成长为吃苦耐劳、坚韧勇敢的人,粟裕将军把他们都送进军队接受锻炼。

军队里严格的军事化生活,让三个孩子学会了坚强,在磨砺中不断成长。

粟裕将军作为优秀且功勋卓著的军人,在培养孩子方面有着独特且有效的方式,体育锻炼就是极为关键的一环。

他深知强健的体魄和坚韧的意志对于人生的重要性,所以让孩子们从小接触并学习游泳、滑冰等运动项目。

在日复一日、毫不懈怠的艰苦训练中,孩子们不仅身体素质越来越好,意志力也得到了极大的磨炼。

在粟裕将军这种有意识且严格的教育培养下,他的子女们都收获了成功且幸福的人生。

长子粟戎生勤奋努力,凭借自身实力一步步晋升,担任过中将职务,后来成为北京军区副司令后光荣退居二线;次子粟寒生同样表现出色,在事业上颇有建树,还担任过党委书记。

小女儿粟惠宁更是巾帼不让须眉,拥有大校军职,而且她还是陈毅元帅的儿媳妇,在生活与事业上都绽放着属于自己的光彩。

他们用自己的成就,诠释了粟裕将军独特教育方式的成功,也让人们看到了这位伟大将军不仅在战场上战功赫赫,在家庭教育方面同样有着非凡的智慧与远见。

粟裕将军从严教子的方式不仅传承了良好的家风,同时给崇严尚实的社会作出了好的榜样,他们的孩子们也都以身作则。

粟裕将军的长子粟戎生,从哈军工顺利毕业后,便投身军旅,开启了自己的军旅生涯,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他才有机会和父亲长期生活在一起。

让他记忆尤为深刻的是,父亲带着他出席一些正式场合,他得以多次见到毛主席,这段经历在他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受父亲粟裕的影响,1968年初,粟戎生毅然加入解放军,一开始从事海上舰艇作业,在海军服役多年。

后来他转业到交通部,先后担任南方远洋总公司党委书记、中国远洋公司副经理等职务。

粟戎生的妻子李曼俊同样毕业于哈军工,二人既是携手一生的夫妻,也是志同道合的同学。

1971年,粟戎生的长子、粟裕将军的长孙粟志军呱呱坠地,对于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军而言,长孙的诞生意义非凡,它不仅是家族血脉的延续,更象征着粟家优良家风的代代传承。

在粟志军的满月宴上,一家人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还拍下了一张温馨的大合照,照片里,粟裕和楚青稳稳地坐在前排。

楚青满心欢喜地将刚满月的孙子抱在怀里,脸上满是幸福的笑意,虽说照片因岁月流逝有些模糊了,但仍然能看出小时候的粟志军白白嫩嫩,十分招人喜欢。

当年,在粟裕将军的书桌上,摆放着一支让孙子们倍感神奇的笔,这支笔一头是红色,一头是蓝色。

孩子们总是按捺不住好奇心,想方设法地想把笔拿过来画一画、玩一玩,每当这时,粟裕总会严肃地告诫他们,这是公家的东西,只能用于工作,不能随意乱动。

粟裕将军始终保持着清廉的作风,这种品质对后辈而言,是一笔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他不仅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在对待子孙后代时,也同样秉持着这样的高标准、严要求。

2005年,粟志军成为一家公司的董事长,事业颇有成就,他始终将爷爷粟裕的丰功伟绩铭记于心,每年清明,他都会前往各地祭扫爷爷的墓。

江苏溧阳、浙江丽水市龙泉烈士陵园、松阳县革命老区、江苏宜兴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站在爷爷墓前,回想起爷爷为革命奉献的一生,粟志军不禁潸然泪下。

有人说,英雄的后代总是站在光环之下,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被人高看一眼;也有人反驳,哪有什么光环,只有无法摆脱的枷锁。

2022年8月29日至30日,粟志军回到家乡会同探亲,在公开的照片里,粟志军轻装简从,来到了粟裕同志纪念馆。

走进序厅,他神情肃穆,向粟裕同志的铜像敬献花篮,并深深鞠躬,以此表达对爷爷的深切怀念。

接着,粟志军来到粟裕故居,这里是他爷爷少年时期生活的地方,也是爷爷心中“剑侠梦”开始萌芽的所在。

故居里的一草一木、每一处陈设,都让他倍感亲切,他一边仔细观看,一边不时掏出手机拍照记录,想要留住这些珍贵的记忆。

在粟裕同志纪念碑前,粟志军再次敬献花篮,郑重地行了三次鞠躬礼,随后绕着纪念碑缓缓走了一圈。

他感慨地说,爷爷生前有个遗愿,希望把自己的骨灰撒向曾经频繁转战的八个省市,和长眠在那里的战友们相伴。

但会同老家,始终是爷爷心中难以割舍的地方,爷爷曾说,等台湾解放了,就带着子孙们回老家看看。

不仅如此,粟志军还看了太爷爷,在粟裕父亲粟嘉会的墓碑前,粟志军手捧鲜花,声音深情:“太爷爷,我代表全家来看你了。”

之后,粟志军还走访了粟裕希望小学、粟裕中学、粟裕公园等地,考察了会同县教育事业、茶旅融合、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还观看了大型舞台剧《战神粟裕》。

他表示,粟裕同志纪念馆这几年的发展与变化,离不开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作为粟裕的家人,他感到十分欣慰。

时隔八年再次踏上爷爷故乡的土地,他感慨万千,这八年里,会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处处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粟裕将军步入晚年,身体状况逐渐变差,各种病痛不断找上门来,然而,即便如此,他依旧坚守着军人的一贯作风,从未有过丝毫懈怠。

平日里,哪怕只是穿着普通的军装,他也会认真地把毛衣、衬衣仔细地扎进裤腰带里,时刻保持着整洁得体的仪表,尽显军人的严谨与自律。

晚上睡觉前,他会不紧不慢地把衣服一件件叠好,规规矩矩地放在床边;早上起床后,他又会像在部队时一样,把被子叠得方方正正,如同豆腐块一般。

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习惯,实则是他多年军旅生涯所沉淀下来的基本素养。

在生命的最后一年,粟裕将军的健康状况急转直下,疾病如恶魔般缠着他,让他只能卧病在床。

这位曾经在战场上纵横驰骋、威风凛凛的老将军,如今却英雄迟暮,令人不禁为岁月的无情而深深叹息。

1984年2月5日,粟裕将军因病溘然长逝,一代将星就此陨落,人们无不为此痛心疾首。

在生命临近终点时,粟裕将军曾深情地对妻子吐露心声,他表示,自己死后不想举行任何追悼会。

在残酷的战争年代,他的众多战友都英勇牺牲,倒在了血泊之中,唯有他幸运地活了下来,亲眼见证了胜利的到来。

所以,他希望能将骨灰分别撒在他曾经浴血奋战过的八个地方,让自己与那些长眠于地下的战友们永远相伴。

粟裕将军离世后,妻子楚青怀着悲痛与敬重,严格遵照他的遗愿,把骨灰撒在了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江苏、上海、山东、河南这八个省市。

时光流转,粟裕将军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逐渐传扬开来,感动了无数人。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将军,这八个地区纷纷修建了粟裕墓,让后人能够铭记他的功绩,缅怀他的精神,让粟裕将军的传奇永远在这片土地上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