婵宝全运会是来收娃娃的,顺便拿奖牌的,比赛结束后她像孩子一样接过粉丝送的娃娃,怀抱满满温情跑向何教练展现师徒深厚情谊
我说句实在话啊,就这两天全运会跳水决赛,大家都在刷全红婵的各种视频和热搜,我看着看着就有点坐不住了。哎,不是说她不好啊,这孩子多不容易,谁能不心疼?可我总觉得,这事儿吧,咱们是不是有点太过了?
拿这次比赛来说,小姑娘拿了冠军,这是硬实力,没得说。大家高高兴兴送娃娃,她开开心心收娃娃,多好的一幅画面,师徒情深,感人肺腑。但是,你再回头看看,这短短几个月,从奥运到全运,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愣是成了“顶流”。流量这东西,真是一把双刃剑,它能把一个人捧上天,也能把一个人扯下神坛。
奥运会前,多少人知道她?没几个人。奥运会上一鸣惊人,大家才发现,哦,原来跳水队还有这么一个天才少女。这本身是好事,运动员的努力得到认可,这是他们应得的。可这热度一上来,就有点失控的意思了。什么“天才少女的养成记”,什么“寒门出贵子”,各种角度都往上招呼,恨不得把她祖宗十八代都挖出来。
不是说这些背景不值得关注,而是说,在那个时间点,我们真的需要把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放在这么一个放大镜下吗?我记得很清楚,有段时间,连她家门口的村民都火了,开小卖铺的被采访,村里修路的也成了新闻点,这像话吗?这哪里是关注运动员本身,这分明是在消费一个现象,消费一个符号。
再说到这次全运会,本来是个体育竞技的舞台,但很多时候,我看大家聊的,已经不是比赛本身了。娃娃,娃娃,各种娃娃,甚至有人专门跑到场外,就为了给她送个娃娃。这固然体现了大家对她的喜爱,但也模糊了焦点。一场高水平的体育赛事,最终的讨论点,竟然是围绕着一个孩子收了多少娃娃,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黑色幽默?
有人会说,这是爱啊,是纯粹的喜欢啊。我理解这份心情,我也希望她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可这种“爱”有时候,是不是也挺沉重的?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她需要的首先是专业的训练环境,是相对平静的个人空间,让她可以专心提高技术,而不是每天面对潮水般的关注,和各种各样“善意”的打扰。
我还记得2020年,国际体操联合会就修订了《防止和应对骚扰和虐待政策》,明确提出要保护未成年运动员的隐私和心理健康。人家是国际组织,都看到这方面的问题了。而我们呢?我们好像总是一窝蜂地把一个成功者推到极致,然后又一窝蜂地去挖掘她背后的故事,或者说,去“消费”她的故事。
体育圈这些年,类似的事情还少吗?某某运动员火了,然后各种综艺节目、商业代言找上门,一下子被拉到完全不熟悉的领域。结果呢?有的适应了,有的就走下坡路了。不是说不能参加商业活动,但一切都应该有个度,尤其对于青少年运动员,保护他们才是最重要的。
我看到网上有人讨论,说全红婵现在的热度,是不是已经超越了跳水这个项目本身。这话听起来有点刺耳,但仔细想想,也并非没有道理。她现在就像一个国民偶像,她的每一次出现,每一个举动,都会被无限放大,被各种解读。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真的是好事吗?她承受的压力,是我们这些成年人根本无法想象的。
你不能指望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能完全理解和消化这一切。她可能会因为大家的喜爱而高兴,但随之而来的,还有无形的期待和压力。奥运会一跳成名,这次全运会大家肯定都期待她继续夺冠。万一哪天,她没有发挥好呢?到时候,那些曾经的“爱”,会不会变成另一种声音?
我只是希望,我们这些吃瓜群众也好,媒体也好,能不能给她多一些空间,多一些专业的关注,少一些场外的喧嚣。让她回归到运动员本身,让她在跳水池里继续绽放光芒。别把一个前途无量的孩子,过早地消耗在了流量的漩涡里。这才是对她最大的保护,也是对体育精神最大的尊重。
所以,咱们下次看到她的时候,除了夸她拿了冠军,除了关心她收了多少娃娃,能不能也多问一句,她的训练怎么样?她的技术有没有进步?她是不是真的开心?毕竟,她只是个孩子啊。
声明:本文素材都是来源真实素材的原创,内容 90% 以上基于自己原创,少量素材借助 AI辅助。所有内容都经过自己严格审核和复核。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
热点资讯
- 演员郝平:我这一生最正确的决定,就是娶了不嫌弃我穷的老婆
- 从蓝天到民航:揭秘空军飞行员退役后的职业黄金赛道
- 巴拉巴拉童装质量好不好?女童外套春装两件套深度解析
- 白色吊带背心外搭白色开衫与蓝色牛仔裤:简约与个性的协奏
- 河南南阳一女孩七七突然走红,拍照摄影师今天发声,回应社会关切
- 从通宵开黑到电脑都不想开:职场人为何集体告别游戏?
- 克孜勒移动发电车出租
- 强推!《契诃夫短篇小说选》让无数读者意犹未尽!
- 金利来腰带哪个系列好,性价比高,尽显风格与品质
- 盼盼返京开启忙碌模式,鹏鹏西安首秀展现理工男新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