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饭店东楼拔地而起14层,意外暴露中南海安全隐患,周总理紧急叫停并亲自部署化解
1972年的深秋,北京饭店东楼的工地上,气氛热火朝天。突然,一辆黑色轿车驶入,周恩来总理快步下车,神情异常凝重。他没有多言,直奔临时办公室,只留下一句紧急指示:“立即通知张镈同志!”
所有人都愣住了,这项代表着新中国外交门面的重点工程,为何会让总理深夜亲临,又为何要紧急叫停?
外交的门面不够用了
时间拉回上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迎来了高光时刻。先是重返联合国,拿回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紧接着,尼克松总统访华的消息更是震动了世界。
中美关系破冰,世界各国政要、代表团蜂拥而至。作为国家接待外宾的“客厅”,北京饭店顿时应接不暇。
原本三百多个房间根本不够用,甚至出现了两拨客人在同一个房间轮流住的尴尬局面。
扩建,迫在眉睫!周总理亲自拍板,批准了北京饭店的扩建计划。
拔地而起的高楼
这不是个小工程,投资高达2520万元,要新建一座能容纳千人入住的现代化高楼。
这项重任,落到了著名建筑设计师张镈的肩上,他就是人民大会堂的总设计师。
张镈团队不负众望,一口气设计了20套方案。周总理最初看中了第20号方案,一座高约50米、14层的建筑。
但在讨论时,李先念副总理提出,楼可以再高些,节约用地。于是,一个高达100.25米的方案最终被确定下来。
1973年春天,东楼正式动工,建设速度堪称奇迹,基本一周就盖起一层。
一句话惊醒梦中人
到了10月中旬,大楼已经盖到了十三四层。一天,张镈在工地视察,身边一位工程师随口赞叹:“还是西边房间的风景好,又能看西山,又能看故宫!”
这句话像一道闪电,击中了张镈。西山和故宫之间,不就是中南海吗?他心里咯噔一下,暗道不好。
几乎就在同时,中央警卫团负责人杨德中也找到了他,带来了周总理的担忧。原来,总理某天夜里处理完公务,无意间看到工地的灯火,出去走了一圈,眉头紧锁。
新东楼的高度,已经对中南海构成了直接威胁!从楼上,甚至能看到毛主席的书斋。在那个冷战背景下,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总理的锦囊妙计
周总理的命令果断下达:立即停工!他连夜召集张镈等人开会,商讨对策。
有人提议把天安门城楼加高,被总理当场否定:国宝级文物,怎么能乱动?而且欲盖弥彰,不是明摆着告诉别人有问题吗?
经过激烈讨论,周总理拿出了一个堪称周密的解决方案。
首先,楼不继续往上盖了,就停在14层,高度基本回到了最初50米的方案。
其次,东楼西侧的房间,全部改成实体墙,窗户做成假窗,既保证了建筑外观的统一,又彻底堵死了视线。总理还补充了一点,这墙还能挡住北京春天的风沙,考虑得实在周全。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在西华门附近,再建一座“屏风楼”,形成第二道物理遮挡。
总理特别强调,屏风楼没建成前,新东楼绝不允许开业。
最后的难题
这个方案巧妙地解决了安全隐患,但新的问题又来了——钱。
屏风楼是个不小的工程,估算下来至少五万平方米,北京市的财政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钱。
为了节约成本,张镈无奈之下设计了一个单片式的屏风楼方案。省钱是省钱,但风格和故宫古建筑群格格不入,显得不伦不类。
他硬着头皮把方案报上去,果然被周总理驳回了。“钱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总理的话掷地有声,“但建筑效果不能打折扣!”
张镈心领神会,回去立刻推倒重来,最终的新方案完美地融入了周围的环境。
结语
就这样,一个潜在的巨大危机,在周总理的亲自指挥下被化解于无形。北京饭店东楼和屏风楼的组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了长安街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岁月流转,进入新世纪后,那座出于特殊年代安全考虑而建的屏风楼,也被认为破坏了故宫的整体风貌。随着相关单位的陆续迁出,屏风楼最终被拆除,让故宫恢复了原有的天际线。
一座建筑的诞生、改造与消失,映照着一个国家的崛起之路,也凝聚了一代领导人的殚精竭虑和无数建设者的智慧汗水。
热点资讯
- 演员郝平:我这一生最正确的决定,就是娶了不嫌弃我穷的老婆
- 从蓝天到民航:揭秘空军飞行员退役后的职业黄金赛道
- 巴拉巴拉童装质量好不好?女童外套春装两件套深度解析
- 白色吊带背心外搭白色开衫与蓝色牛仔裤:简约与个性的协奏
- 河南南阳一女孩七七突然走红,拍照摄影师今天发声,回应社会关切
- 盼盼返京开启忙碌模式,鹏鹏西安首秀展现理工男新风采
- 从通宵开黑到电脑都不想开:职场人为何集体告别游戏?
- 克孜勒移动发电车出租
- 强推!《契诃夫短篇小说选》让无数读者意犹未尽!
- 金利来腰带哪个系列好,性价比高,尽显风格与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