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汝瑰潜伏之谜:杜聿明到死没想通,他佩服的竟是这两个人
他家客厅里的沙发,居然打了好几个补丁。杜聿明后来无数次跟人说起这事,语气里满是想不通。一个国民党的作战厅长,手握全国军队的调动大权,家里却清贫得像个教书先生,这在当时那个环境里,简直比看到鬼还稀奇。
杜聿明从头到脚都觉得郭汝瑰这个人不对劲。不贪财,不好色,说话办事滴水不漏,作风正派得像个苦行僧。他不止一次跟蒋介石嘀咕,说郭汝瑰是共产党,可老蒋要证据,他哪儿拿得出来。淮海战役开会,杜聿明只要看见郭汝瑰在场,干脆就闭嘴不谈核心部署,急件宁可自己坐飞机送,也要绕开郭汝瑰的国防部第三厅。
可他防不住。黄维的十二兵团,就是在郭汝瑰笔下几番涂改,一步步走进了双堆集的死地,全军覆没。国民党输得那么快,郭汝瑰这位潜伏最深的自家兄弟功不可没。
几十年后,这位让杜聿明耿耿于怀的老人,在北京写回忆录,把他那四年在国民党高层亲眼目睹的乌烟瘴气全抖了出来。可当他点评那些同僚将领时,笔锋一转,说真正让他从心底佩服的,就两个人。不是什么战功赫赫的名将,也不是什么手眼通天的大佬,这两个人,一个叫张治中,一个叫傅作义。
这就很有意思了。一个把国民党耍得团团转的人,心里敬佩的,反而是国民党里两个最不合群的异类。
张治中在国民党里是个怪人。怪在哪?他坚决不打内战。1945年重庆军事会议前,他给蒋介石递了封万言书,核心意思就一个:不能再打自己人了,得谈。蒋介石嘴上答应,回头就偷偷印发剿匪手册,张治中知道了,接着上书劝。1946年南京开会,他当着满堂将官的面,拍着桌子论证内战的危害,把蒋介石气得脸色铁青。可他就是不改。从淞沪会战之后,张治中就再没指挥过一支打内战的部队,一门心思地为和谈奔走。
郭汝瑰身处指挥内战的核心中枢,每天起草的都是怎么打、打到哪的绝密电令,他比谁都清楚张治中的这种坚持有多难得。周围的人都在削尖了脑袋争权夺利,只有这个张治中,像块石头一样, stubbornly 地挡在战争机器面前。
另一个让郭汝瑰佩服的是傅作义。倒不是因为别的,就是两件事:抗日和北平。1936年绥远抗战,傅作义带着他的三十五军硬碰伪蒙军,红格尔图一战,骑兵侧击,打得漂亮。百灵庙更是神来之笔,午夜奇袭,收复失地。在那个全国都憋着一口气的年代,傅作义的胜利,给太多人带去了希望。
到了1949年1月,天津已经被解放军攻克,北平成了一座孤城。傅作义手里几十万大军,守,是死路;打,更是把一座千年古都和满城百姓绑上战车。他最终的选择,郭汝瑰在国防部的电报里第一时间就知道了。1月22日,傅作义在和平协议上签了字。九天后,解放军入城,故宫没少一块砖,天安门完好无损。这个决定,保全了一座城,也保全了一个军人的名节。
郭汝瑰自己,也在1949年11月带着他的七十二军在四川宜宾起义了,通电反蒋,堵住了胡宗南的退路。他用自己的方式,给了那个他早已不认同的政权最后一击。
晚年,杜聿明在病榻上拉着郭汝瑰的手,还在问他到底是不是共产党。郭汝瑰笑而不语。或许在他看来,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那个黑白颠倒,人鬼难辨的年代,他亲眼见过,即便是身处泥潭,也依然有人坚守着自己的底线,努力去做一个站得住脚的人。
所以你看,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背叛?是背叛一个腐朽的政权,还是背叛自己内心的良知和对这个国家最深沉的爱?
热点资讯
- 有他国参与战局?7月5日上午俄乌局势有新动态
- 常规换人成就金子般进球 申花赢球感谢天意 泰山两连败
- 连央视都关注了,体坛的人情冷暖在接连退赛的全红婵身上显露无遗
- 万万没想到!曾经被宋丹丹“告诫”的杨紫,才是白玉兰最大的赢家
- 把握趋势:小游戏出海的黄金时代—2025年度游戏商务大会圆满
- 一枝独秀,吊打诸天的大神之作《绝世强者的我以为自己是弱鸡》,
- 小说:穿越黑化反派,拒做老好人,逆袭主角姐!
- 破壁机十大名牌排名排序,功能与体验的完美结合
- 比地球还老!美国佐治亚州天降陨石,研究价值到底有多大?
- 四川眉山隧道掘进有没有代替炸药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