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乌军无人机飞越1300公里,直插俄罗斯腹地能源设施,乌克兰每年突破百万架的无人机产能支撑起的“饱和攻击”战术

点击次数:55 发布日期:2025-10-27

乌克兰无人机奔袭1300公里,百万架年产量打造“饱和攻击”新模式

一夜之间,乌军无人机飞越1300公里,直插俄罗斯腹地能源设施。 这场跨越前线的远程打击背后,是乌克兰每年突破百万架的无人机产能支撑起的“饱和攻击”战术,正悄然改写现代战争规则。

2025年10月19日凌晨,乌克兰武装部队完成了一次跨越前线的远程打击。 无人机和导弹精准命中萨马拉州的新古比雪夫炼油厂和奥伦堡州的奥伦堡天然气处理厂。 奥伦堡天然气处理厂靠近哈萨克斯坦边境,距离乌克兰前线约1300公里,此次行动展现了乌克兰日益增强的远程打击能力。

现场浓烟滚滚,火光冲天。 新古比雪夫炼油厂是为俄军提供石油产品的关键设施,而奥伦堡天然气处理厂规模庞大,它们的受损必然影响俄罗斯的能源供应和军事行动能力。 尽管俄罗斯国防部宣称拦截了部分无人机,但仍有目标被击中,暴露了俄防空体系存在的漏洞。

这不是乌军第一次展示其长臂打击能力。 就在8月24日乌克兰独立日当天,乌军同时发动了对俄乌边境附近一座核电站和俄罗斯波罗的海最大石油与天然气出口港口的袭击。 9月12日夜间,乌克兰更是发动了221架无人机的大规模袭击,目标直指莫斯科、圣彼得堡及俄罗斯石油基础设施。

乌克兰之所以能频繁发动如此规模的无人机袭击,源于其军工产能的大幅提升。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独立日讲话中明确表示:“胜利要靠我们自己。 ”近年来,乌克兰在武器研发上明显加速,无人机年产量已突破百万架。 这种低成本、大批量的生产能力,使乌克兰能够实施饱和攻击,即使单架无人机威力有限,但数量足以形成压倒性优势。

乌克兰心知肚明,面对俄罗斯这个在规模和技术上都远超自己的对手,正面硬碰硬几乎没有胜算。 于是,乌克兰逐渐形成了一套“打蛇打七寸”的打法——专挑能源与关键基础设施下手。 油库、弹药库、后勤枢纽、港口才是俄罗斯真正的“七寸”。 只要能撬动俄罗斯的能源和后勤体系,就算是以弱击强,也能让对方付出沉重代价。

乌克兰安全局消息人士透露,无人机袭击的核心目标是俄罗斯能源运输系统。 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发言人尤索夫曾直言:“所有在俄领土上的军事目标都是合法的。 ”这种战略选择体现了乌克兰在不对称战争中的理性计算。

俄乌之间的“能源消耗战”正演变为双输局面。 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此前警告,若乌方持续攻击俄本土关键设施,俄军将“取消所有自我限制”,不排除对乌决策中心实施打击。 这种相互报复的循环可能导致冲突进一步升级。

乌克兰的袭击已对俄罗斯能源产能产生实质影响。 据路透社计算,截至2024年3月底,乌克兰无人机袭击已导致俄罗斯初级炼油产能下降约14%。 俄罗斯《生意人报》报道称,3月最后一周,俄联邦汽油日产量为11.07万吨,与2月日均产量相比下降了12%。

作为回应,俄罗斯对乌克兰能源系统发动了报复性打击。 2025年10月10日,俄军动用450架无人机和30枚导弹,摧毁了乌克兰14个能源设施。 首都基辅成为重灾区,第聂伯河左岸一带几乎全城停电,连医院的备用发电机也难以维持。 基辅三大电厂几乎全部被炸毁,修复工作预计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时间。

能源设施互袭不仅影响军事能力,更对平民生活造成严重冲击。 在俄罗斯边境地区,乌克兰无人机袭击导致9000多用户断电。 类似地,乌克兰能源设施遭袭后,民众面临停水停电的困境。 随着寒冬逼近,这种困境更加严峻。 医院、学校因电力短缺陷入瘫痪,居民被迫在黑市高价购买柴油发电机,电价飙涨至此前的5倍。

乌克兰能源部长加卢先科指出,俄罗斯近期的袭击目标是摧毁乌发电能力,且较以往更加集中、精确。 与去年相比,目前俄方的袭击对乌克兰造成的后果要复杂得多。 乌克兰最大私营能源公司DTEK表示,俄罗斯已经摧毁该公司80%的发电能力。

面对能源基础设施的严重损毁,乌克兰试图寻找替代方案。 基辅智库能源工业研究中心主任哈尔琴科分析称,在不能完全保护乌克兰天空的情况下,分散发电是减轻俄罗斯袭击威胁的唯一办法。大型发电厂很容易成为攻击目标,而分布在乌克兰各地的燃气轮机更不容易遭到袭击,且破坏性也更小。

乌克兰的无人机战略不仅针对俄罗斯本土,还具有更广泛的地缘政治含义。 有分析认为,乌克兰的一些袭击行动不仅是为了打击俄罗斯目标,更是在为北约“出头”。 此前,波兰方面称俄罗斯无人机飞入波兰境内,引发北约的强烈不满,但北约并未直接采取反击行动。 在这种背景下,乌克兰的无人机袭击被解读为替北约“复仇”的举动。

乌克兰的无人机战略引发国际社会不同反应。 美国防长奥斯汀就此问题向乌克兰发出罕见警告,称乌克兰近期对俄罗斯炼油厂的袭击可能会影响全球能源市场,并敦促乌克兰把袭击重点放在军事目标上。 然而,法国外交部长塞茹尔内却发出了不同的声音,表示“乌克兰人民采取的是自卫行动,我们认为俄罗斯才是侵略者”。

无人机作为一种新型武器,正在改变现代战争的形态。 在俄乌冲突中,双方围绕无人机技术的攻防竞赛愈演愈烈。 俄罗斯不断推出高超音速导弹,速度甚至被普京宣称可达25倍音速,但速度越快,精度越难保证。 相比之下,乌克兰选择的是低成本、大批量的无人机攻击路线。

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无人机的隐身性能、抗干扰能力以及群体作战能力可能会进一步提升。 在俄乌冲突的复杂博弈中,无人机的作用仍需与地面战、经济战和舆论战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其战略价值。

当下,无人机袭击已成为俄乌冲突中的常态手段。 乌克兰通过提升自身无人机生产能力,力图在不对称战争中寻找突破口。 而俄罗斯则不断加强防空系统效率,从战争初期克里姆林宫曾遭袭,到如今能够拦截大规模无人机攻击。 这种攻防对抗不仅影响战场局势,更重塑现代战争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