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耿彦波上任拆除地标被唤耿拆拆 百姓先怨后赞难忘怀

点击次数:178 发布日期:2025-08-19

“你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自然会对你充满敬意”。提起耿彦波,他虽然不是山西最大的官员,但却被誉为山西最伟大的市长。

关于耿彦波的评价,一直争议不断。外号“耿拆拆”的他在任时,群众并不买账。然而在他离任当天,却有上万名群众自发组织游行,含泪挽留他。群众高呼:

“耿市长,快回来,大同就是你的家!”

耿市长来了,我敢说大同的80%出租车司机都会欢迎!我们太需要这样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领导来建设大同了……

一位出租车司机谈起新上任的耿彦波市长,眼睛里充满了希望,说话时的喜悦之情难以掩饰。

就像中国许多城市一样,位于三晋大地北端的大同在变革过程中也遇到了成长中的难题。

2008年3月5日,从太原市副市长职位调到大同市担任市委副书记并代行市长职责的耿彦波,已经开始展现他的大动作。

耿彦波出生在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他的家族世代都是勤劳本分的农民,所以从小在耿彦波心里,当官做到县长就觉得很了不起了。

他从小就很勤奋好学,在老师和家长眼中是个非常优秀的学生。后来,他成功考入中央党校,并获得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1976年,耿彦波从大学毕业,成为和顺县县委通讯组的干事。之后,他通过不断努力,从一个小干事一步步晋升为晋中地委办公室的副主任。

耿彦波看起来很瘦弱,性格温和,说话带着山西的口音,给人一种文文弱弱的感觉。据说他年轻的时候,能把《论语》整篇背下来,他自己也觉得骨子里就是个读书人,对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特别有感情。

正是因为他对中华文化的热爱,让他走上了一条保护古迹和城市建设相结合的道路。此刻,他更像是一个对中国文化颇有研究的学者,而不是一名市长。

1995年,耿彦波被任命为灵石县县长。那时的灵石县显得非常没活力,环境脏乱差。耿彦波亲自走访调查后,决定用5000万元来修缮王家大院。当时灵石县的总财政收入只有几亿元。

不仅如此,他还决定对县城进行旧城改造。这个决定引起了轩然大波,官员们反对,当地百姓更是气得不行,几千人带着家人围着他理论。

直到2000年,“王家大院”被评为了国家4A级的旅游景区,到了2006年,又被列入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的名单。

这座曾经备受争议的古老建筑,如今成了灵石县的“金字招牌”,每年为当地带来近3亿元的旅游收入。当年耿彦波的决定,也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

耿彦波后来去了榆次当副市长,接着又开始修复那座宏伟的“常家庄园”。由于耿彦波之前有“耿拆拆”的绰号,榆次的市民心里都挺担心的。果然,耿彦波一到榆次就大力推行改革,这让不少市民不满,他们不断给晋中地委写信反映情况。

这次,耿彦波顶住压力,重新打造了一个气势恢宏的“常家庄园”。因此,耿彦波成为了既做官又做文化的“两栖式官员”。

2008年7月5日,耿彦波正式成为大同市的市长。大同是山西省的第二大城市,拥有2400多年的悠久历史。这座城市始建于北魏王朝时期,曾经是各种文明交汇的地方,文化底蕴深厚,历史积淀丰富。

中国境内有超过280处古建筑和古遗址,其中云冈石窟、北岳恒山、悬空寺和华严寺等都是著名的文化地标。这为擅长将文化遗产转化为商业价值的耿彦波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中,大同排在第三位,仅次于北京和承德。然而,由于长期依赖煤炭产业,大同的旅游业发展并不理想。

早年的大同是一座煤矿城市,因为道路和铁路交叉纵横,将城市划分成了许多“网格”。加上政府管理能力不足,大同市区的违章建筑很多,绿化植被也很稀少,水资源也不够。

整个地方到处都是简易的小煤窑和铁皮屋,环境被破坏得非常严重。到处都是煤烟弥漫,空气浑浊不堪,污水随意流淌,垃圾更是到处都是。由于过度开采煤炭,能源供应变得紧张,经济状况也变得十分糟糕。原本的古迹也被埋没在现代的混乱之中,显得十分可惜。

耿彦波上任后,打算修缮古城墙,对城内的村庄进行改造拆迁,恢复大同古城的面貌。他提出以御河为中心,西岸修复古城,东岸建设新区。计划拆迁十万户,投资五亿元,改造期间全市每天有上百个项目同时开工。

大同市还通过增加绿地面积,提升绿化比例,让城市变得更加美丽。

在改造期间,他每天亲自去各个工地检查工作,当手下的人不作为时,耿彦波性格直率,经常严厉批评那些做得不好的干部。

有一次,在大同的开源街上,因为电线杆没安装好,耿彦波非常生气。他手里拿着矿泉水瓶,直接质问施工负责人:“你这是想让大同多花钱吗?”

还有一次,他看到三中对面的工地上施工不合格,监理模棱两可,顿时火了。他一把抓住对方的前胸,质问他们是在糊弄谁。

由于长时间过度劳累,他先后八次在工地上晕倒,其中有两次差点危及生命。他的妻子非常担心他的健康,甚至跑到单位哭着请求他休息。在改造期间,给大同市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但随着工程接近尾声,曾经资源枯竭的大同开始焕发出新的活力。

现在,在耿彦波的积极推动下,大同市“一轴双城”项目成功再现了其历史风貌和文化魅力。

2013年2月,耿彦波调任太原市长,这个消息让不少大同人感到意外和震惊。

随后,成千上万的市民来为他送行,大家齐声喊道:“耿市长,欢迎下次再来!”

八天连绵不断的欢呼声没能挽留住耿彦波,他对大同这片土地和人民有着深深的感情。耿彦波舍不得大同的300万居民,也舍不得那些日夜相伴、共同奋斗的同事们。当他离开时,车上的他流下了不舍的泪水,正如他常说的那样:

为大众谋福利,不为自己捞好处,要让百姓受益,不能让百姓失望。当官只是暂时的事,而百姓的利益才是长久的。

太原这座中西部的重要城市,一直以来都备受瞩目。2013年2月,新任市长耿彦波上任后,立即采取果断措施,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行动,包括东西南北中环以及城市外环快速路的建设。

太原市通过美化公交站台、将电线埋入地下,并结合现代科技和历史特色,加上中环路桥全线通车,使城市进入了立体交通的新阶段。

环绕太原市四周的高架桥和立交桥,展现了城市良好的布局,充分体现了耿彦波在城市建设上的卓越贡献,这些成就已经被载入了城市快速发展的历史中。

这些年,历经种种挑战的耿彦波,从面对“花圈送行”的压力,到听到“谢谢你,耿市长”的感谢声,再到网上出现的“耿粉”,无论是灵石县、榆次,还是大同、太原,耿彦波总是能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耿彦波曾在灵石工作过,那里遇到了不少挑战。在拆迁旧城时,有些群众不理解政策,有五次跑到省政府去反映问题。他在无数的讲话中总是强调:“多留下一些好的东西,少留下一些遗憾。”他还常说:“宁愿一时被人批评,也不愿被历史记住遗憾。”

这些年他承受了不少压力,但他坚信自己的城市规划方向是对的,不希望被无休止的争论困扰。“我只管做好自己的事,用实际行动让大家闭嘴。”

耿彦波成了很多人眼中的“人物”,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是个很低调的人。耿彦波笑了笑说:

做事时要张扬,但做人时还是谦逊一些好。

“正气盈满山西地,耿公清廉世称颂”,每年有数百万游客慕名而来,听闻你的事迹,街头巷尾都传颂着你的美德。这座曾经以煤炭闻名的边塞古城,如今因文化而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