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李敏生下幼女,毛主席看到照片后大喜!把名字里的东给了她
上世纪70年代,那时候社会挺不太平的。毛主席的大闺女李敏怀上了第二个娃,心里头七上八下的,不知道该不该要这个孩子。琢磨来琢磨去,她给在中南海住着的老爹毛主席打了个电话,想问问他的看法。
毛主席听了后,神情庄重地说:“就算日子再苦再难,咱们也不能不要一个无辜的小生命。他既然来到了这世上,就有权利活下去,这孩子咱得留下。”李敏听了爸爸的话,决定把孩子留下来。
1972年,李敏在上海顺利生下了一个女宝宝。她满心欢喜地拍了孩子的照片,寄给了老爸,盼着毛主席能给这小丫头取个美名。毛主席一瞧照片,惊讶得不行,立马就乐开了花。二话不说,他决定把自己名字里的“东”字送给孩子。
【主席最疼爱的女儿】
李敏是毛主席和他的第二任伴侣贺子珍的孩子,而且是毛主席特别宠爱的一个闺女。
1936年春日,李敏在陕北延安呱呱坠地。那时候,日子过得真是挺不容易,贺子珍费了好大一番功夫才把女儿带到这个世界。因为吃得不好,小家伙生下来就比一般小孩瘦小许多。
邓颖超过来探望,一瞅见那孩子,个头小小的,模样精致,就乐呵呵地说:“这小家伙,真是个惹人疼的小宝贝。”
毛主席听后,觉得这小孩小巧玲珑,挺招人喜欢。
然后就给她取了个昵称,叫“小甜甜”。
贺子珍生完孩子不久后,就跑到苏联去参加培训了。而娇娇呢,在延安待到四岁也被送到了苏联。娇娇出生在那个特别不容易的年代,跟着爸妈东奔西跑的,受的罪在毛主席的孩子们里算是最多的。
在苏联那会儿,娇娇一个人在伊万诺尔沃的国际儿童医院待了好久,身边一个亲人都没有,感觉就像个小孤儿似的。娇娇本来就身子骨弱,有一次还得了很重的肺炎,情况糟糕到差点就没命了。
贺子珍不辞辛劳,到处找医生看病,费了好大一番功夫,才终于救回了女儿的命,让她逃过了死神的魔爪。就因为这样,毛主席对这个女儿疼爱有加。
1947年,我和老妈一块从苏联回到了中国。毛主席见到我时,那叫一个高兴。我刚回来的时候,中文说得还不太溜,跟老爸聊天时,一口中文里夹杂着俄语口音,就像个地道的“小洋人”。
娇娇从小就是个机灵鬼,她学说话特别快,没多久就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了。你教她啥,她立马就能上手,聪明得很。
主席特别喜欢她,逢人就夸:“我家里有个小宝贝,能说外国话,可爱极了,就像个洋娃娃一样。”
娇娇上了中学后,毛主席琢磨着,老叫孩子娇娇也不成体统,听起来不够正式。于是,他决定给娇娇起个学名,就选定了“李敏”这个名字。毛主席对《论语》情有独钟,而这个“敏”字正是取自《论语》中的经典语句:“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敏捷。”
毛主席吧,他为啥给闺女起名李敏,而不是毛敏呢?
那是因为主席希望保密娇娇是他女儿的身份,免得她受到不一般的照顾。
在延安的日子里,毛主席为了保密工作,给自己起了个新名字——李得胜,意思就是希望革命能够成功。主席对这个名字一直情有独钟。现在革命成功了,他让女儿也姓李,这样就能时常提醒自己,别忘了过去那些艰难岁月,胜利的果实真是来之不易。
毛主席一辈子都在为老百姓办事,对自家孩子管得也特别严。他经常对还在念书的李敏讲:“在学校里,要多和那些工人农民家庭的孩子交朋友,别觉得自己是毛主席的闺女就高人一等。”他叮嘱所有孩子,都要做个平平常常的人,为党和人民多做贡献,绝对不能搞特殊。
你们是毛主席毛泽东的骨肉,不管在哪、干啥、啥时候,都得低调做人,别张扬。这也是毛主席平日里常跟孩子们念叨的话。
【李敏与孔令华喜结连理】
李敏特别爱学习,没让老爸失望,1958年成功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她去了国防科委工作。在那儿,她碰到了一个叫孔令华的小伙子,两人很快就坠入了爱河。
李敏跟毛主席说了这事儿。毛主席马上就问起了那孩子的背景,比如他是干啥的,人咋样,还有他爸妈是做什么的。这明显就是一位老父亲对女儿的挂念嘛。
那时候,他不再是那个身居高位的主席,就只是个盼着闺女能找个好婆家的老爸。后来一打听,孔令华是开国大将孔从洲的公子,他心里头那个美啊,立马就点头同意了闺女和孔令华的事儿。
孔令华这人挺棒的,工作上很努力,对李敏更是没得说,没多久两人就结婚了。婚礼办得特别简单,就三桌酒菜,请的都是些亲人和铁哥们。
女儿结婚那天夜里,毛主席翻来覆去睡不着。他心爱的女儿要离开家了,心里头那个舍不得啊,可女儿长大了,终究是要嫁人的,他也只能在心底悄悄给女儿送上祝福。李敏结婚后,两口子感情特别好,过得挺美满,这让主席心里头也特别高兴。
【主席的第一个外孙】
1963年10月的那天,毛主席独自一人在书房里忙活着,面前堆满了文件。秘书长火急火燎地跑了进来,给主席带来了一个喜讯:他的闺女李敏生了个可爱的小宝宝,是他的外孙。毛主席一听,心里别提多美了,当天晚上,他因为太过高兴,翻来覆去都睡不着。
没过多久,李敏就领着孩子去了中南海探望主席。主席一见到小外孙,就喜欢的不得了,紧紧抱着,眼里全是笑容。
问闺女:“你给这玩偶取名字了没?”
李敏回“没呢,还在等老爸。”
主席说:“这孩子已经有爷爷奶奶了,要是我这个外公来起名字,好像不太合适吧。”
李敏直接就说,这是孩子爷爷奶奶的心愿,想让爸爸来帮忙取名。之后,孔从洲夫妇也老打电话来,盼着主席能给小家伙挑个满意的名字。
所以主席就没再拒绝,毕竟这是他的头一个外孙,得好好琢磨下取个啥名儿。主席琢磨了一会儿,说:“列宁的那个‘宁'字挺好的,代表着健康平安,既有咱中国老传统的味道,也盼着孩子以后能像列宁那样了不起,希望他能接着为革命事业使劲儿干。咱就给他叫继宁吧,孔继宁。”
毛主席对这个外孙疼爱有加。有次他来看外孙,特地带来一个拨浪鼓。那拨浪鼓看起来挺老的,做工也不咋地精细,但主席拿起拨浪鼓摇起来,把继宁逗得哈哈大笑,笑声不断。
李敏瞅着那拨浪鼓,心里直犯嘀咕,赶紧问老爸:“这玩意儿瞅着不像集市上的货,到底是打哪儿来的?”
主席听了,咧嘴笑道:“想当年在延安那会儿,你还是个奶娃娃呢。没妈在身边,整天呜呜地哭。那时候条件差,好玩具根本买不到,都是你爸动手做的来逗你。一听到那鼓声,你就跟继宁似的,咯咯咯地笑个不停。”李敏一听这话,小时候的辛苦日子猛地涌上心头,瞅瞅现在父亲那一头花白的头发,眼眶不由自主地就湿润了。
【最像主席的孩子】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几年就过去了,李敏又怀上了第二个孩子。但这个孩子来的真不是时候,碰上的正好是社会不稳定,经济也不景气的日子。李敏心里头并不想留下这个孩子,可要是打掉,她又觉得太残忍。想来想去,她最后给老爸打了个电话。
主席说:“就算日子再苦再难,咱们也不能放弃任何一个无辜的小生命。他有权来到这世上,咱们得留下他。”李敏听了老爸的话,在那个混乱的年代里,还是决定生下这个孩子。要不是主席这番话,这小家伙可能就无缘见识这世界的美好了。
1972年那会儿,李敏在上海迎来了一个小公主。没过多久,她就赶紧把娃的照片给主席寄了过去,心里盼着主席能给这二宝也赐个名儿。
主席瞅见那女孩照片时,简直惊呆了,心想这姑娘跟他年轻时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就连下巴上那颗带来好运的痣都一模一样。
主席哈哈大笑,琢磨了一会儿,慢慢地说:“这孩子跟我长得真像,要不就把我的名字里的‘东'字送给她吧。”
想了想,觉得孔东这名字听起来不太对味儿,而且听起来不像女孩的名字,得再加个字才行。我瞅瞅桌上的搪瓷杯子,上面印着的梅花图案给了我灵感。咱主席可一直特别喜欢梅花,梅花嘛,那是多清高的花儿啊。
“远看就知道那不是雪花,因为有股幽香飘来”,这话儿透着股子坚韧劲儿,不怕天寒地冻,美得让人佩服。“梅”这个字儿也挺有味道。琢磨来琢磨去,决定给这闺女起名叫“孔东梅”。
挺让人难过的,主席一直没机会见见那个跟他长得特别像的外孙女。
1976年9月9日,我们敬爱的毛主席永远离开了我们。那一天,中国的天空仿佛都暗淡了下来,因为那位伟大的领导人走了。他就是毛主席,一个让无数人敬仰和怀念的名字。他的离去,让所有人都沉浸在深深的悲痛之中。
她从来没见过那位了不起的外祖父,压根儿不知道这位推动中华复兴,在中国悠久历史中留下永恒印记的大人物,竟然是自己的外祖父。
孔东梅说,她之前从未见过外公,一直到上学后,才从别人口中得知,原来她的外公就是毛主席。在她儿时的记忆里,知道外公对国家和人民来说非常伟大,但对于外公的个人生活,她却知之甚少。
孔东梅是在外婆的陪伴下长大的,外婆经常给她讲外公的故事。她说,从外公写给外婆的信中能感受到,外公特别看重家人之间的感情。外公的信还写得特别棒。或许是受到了家里人的影响,孔东梅打小就爱写文章,在学校文学社里,她的作品总是能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称赞。
1992年,孔东梅凭借出色的成绩顺利进入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完大学后,她直接进了那时新成立的泰康人寿保险公司。几年工夫,这家公司的人寿保险业务就越做越好,规模也越来越大。不过,孔东梅心里有个愿望,那就是出国深造,学习更先进的技术。
1999年,孔东梅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成功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录取,去学习政治学硕士课程。在美国读书那会儿,孔东梅收到了在国内的母亲李敏给她寄的书,书名是《我的父亲泽东》。
看完之后,她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来,她讲道:“每次翻开这本书,我都想掉眼泪,心里头那个激动劲儿根本压不住,好几个晚上都因为想着这事儿睡不着。所以我打算从一个现代的视角,继续把外公的事儿说下去。”
她打定主意要深入了解那位了不起的外祖父。一回国,她就忙着搜集毛主席的事迹。她看了大堆的资料,还跑了好多地方。在北京,她去了毛泽东纪念堂;在延安,她参观了毛主席纪念馆。她还反复去了主席生前到过的不少地方,费了好大劲收集了许多关于主席生前的资料。
王海容平时从不接受采访,但这次却破例接受了孔东梅的访问,并且分享了不少毛主席的趣事。
2006年9月9号,是毛主席离世30年的日子,孔东梅推出了新书《那些影响世界的时光》。书里头讲了不少中国外交背后的事儿,带着大家一起看看老一辈革命家是怎么努力让中国变得更强的。同时,她还用现代的视角,让大伙儿重新认识了她外公——毛主席。
签售会上,孔东梅穿了件简单的淡蓝衬衫,一亮相,台下的观众都愣住了。她长得实在太像毛主席了,眼睛、眉毛、嘴巴,简直就是主席的翻版。
她下巴上长的那颗痣,简直就是点睛之笔,让她看起来跟主席更像了。就连她眼神里透出的那种聪明又和气的劲儿,也和主席如出一辙。难怪主席当年瞅见东梅的照片会那么着迷,说不定他是在那张年轻的脸庞上瞅见了自己的影子呢。
孔东梅长得挺像毛主席,而且心里也装着国家和人民。受家里好传统的影响,她一直都很积极做公益,默默为社会出了不少力。
2015年的时候,孔东梅为了传扬红色精神,搞了个“东润基金”。这个基金主要是用来帮孩子们上学、扶贫还有救灾的。它特别那些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孩子,希望能帮他们解决上学难的问题。
新疆伊犁那边的好多贫困娃娃,多亏了“东润基金”的帮助,才有了上学的机会。这个基金的名字,还是孔东梅想着毛主席给取的呢。
“东”指的就是主席名字里的那个“东”,毛主席的字是“润之”,“润”这个字就来源于他的字。孔东梅有这么个说法:“身为毛泽东外孙女,我有责任把红色文化传播到世界的每个地方。她还开了家叫北京东润菊香书屋的地方,专门用来推广红色文化。”
咱们得让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心里明白,咱们现在的好日子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咱们享有的幸福,那都是数不清的革命前辈,他们冒着枪林弹雨,流血流汗拼出来的。
2020年的时候,新冠疫情在中国突然袭来,她二话不说,默默捐了500万。后来疫情越来越厉害,她再次出手,悄悄捐了4500万,既没留名,也没让媒体知道。
毛主席不光把他名字里的“东”字送给了外孙女,还把自己身上的那股红色精神传给了她。在战场上,毛主席坚决不投降,面对残暴勇往直前,他领着咱们中华儿女挺直腰杆站了起来,就像星星点点的火苗,最后烧成了大火,让整个国家的四万万受苦大众翻身做了主人。
孔东梅,作为他的后代,始终铭记着他那份“身无长物,却心怀苍生的初衷”。她在外公奠定的基础上继续努力,心里时刻装着为人民服务的责任。作为毛主席的外孙女,她真是名副其实,既担得起名字里的“东”字,也值得全体中国人民为她鼓掌叫好。
热点资讯
- 常规换人成就金子般进球 申花赢球感谢天意 泰山两连败
- 有他国参与战局?7月5日上午俄乌局势有新动态
- 连央视都关注了,体坛的人情冷暖在接连退赛的全红婵身上显露无遗
- 一枝独秀,吊打诸天的大神之作《绝世强者的我以为自己是弱鸡》,
- 穿越七零,锦鲤女主开挂逆袭记
- 万万没想到!曾经被宋丹丹“告诫”的杨紫,才是白玉兰最大的赢家
- 四川眉山隧道掘进有没有代替炸药的方法
- 把握趋势:小游戏出海的黄金时代—2025年度游戏商务大会圆满
- 小说:穿越黑化反派,拒做老好人,逆袭主角姐!
- 事实证明:女人老了后“显老元凶”不是白发和皱纹,而是这3个